2023年甘肃自考《教学设计》复习试题及答案

发布日期:2024-01-17 编辑整理:甘肃省自考网 【字体:

1.《标准》中的四个目标大致可分为两个领域: 认知领域 和 情感领域 。其中, 知识与技能 、数学思考 、 问题解决 属于认知领域。

  2.教学设计的一般的结构是: 概况 、 教学过程 , 板书设计 、 教学反思 。

  3.所谓问题,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须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关键、重要之点。

  4.教学案例形成的几个步骤一般如下:

  (1) 确定教学任务的思考力水平与要求 ;

  (2) 课堂观察并实录教学过程 ;

  (3) 教师、学生的课后调查 ;

  (4) 分析教学的基本特点及与思考力水平要求的比较;

  (5) 撰写教学案例 。

  5.教学方法的选择,P27还要视不同班级情况而定。有的班级学生思维相当活跃,可考虑采用 引导发现法 ;有的阅读课本习惯较强,也可适当采用 自学辅导法 。

  6.问题生成的途径有四个方面:其一,教学内容即问题; 其二,教师提供问题; 其三,学生提出问题 ; 其四,课堂上随机生成的问题 。

  1.数学课程目标分为 知识与技能 、 数学思考 、 解决问题 、 情感与态度 四个维度。P14

  2.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活动具有导向、(激励 )、( 评价)的功能。P18

  3. 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有 秧田式 、 小组合作式 、 半圆式 、 双翼式 、席地式等。P36

  4.教学案例的一般结构是 主题与背景 、 案例背景 、 案例描述 、

  案例反思 。P48

  5.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指的是 教学的途径和手段,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的结合,是完成任务的方法的总和。

  6.“最近发展区”是指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一个概念。他认为在进行教学时,必须注意到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指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维果茨基把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为"最近发展区"。它表现为"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凭借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1.情感、态度目标与其他目标的实现是一种“渗透”、“融合”的关系。( √ )

  2.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的教学经验是课程资源,学生间的学习差异、师生间的3.交流启发,乃至学生在课堂出现的错误也是有效的课程资源 (√ )

  4.小组合作开始后,教师的角色主要是组织者。 (× )

  让学生掌握知识才是自主学习的本义。 (× )

  5.《标准》与原来的教学大纲相比,从目标结构上看,它立足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增加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要求。 ( √ )

  6.掌握、了解、理解是过程性目标的行为动词。 (× )

  7.“情感与态度目标”是可以预设的。 (× )

  8.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是彼此独立的。 (× )

      1.分析教学对象可从哪几个方面入手?P7

  一是学生的年龄、学段情况;

  二是学生的数学基础情况;

  三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情况。

  2.哪些内容可以组织学生合作学习?P39

  (1)在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处,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2)在教学内容的易混淆处,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3)在思维的交锋处,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4)在思维的发散处,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5)在规律的探索处,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3.使用谈话法进行教学应注意什么?P22

  ①教师要做好充分准备。对提的问题,提问的对象,学生可能回答的情况,应如何进一步做好启发引导,谈话所需的时间,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②提出的问题要明确、简洁,使学生能理解。

  ③提出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全班同学都能积极准备,然后再点名某个学生作具体回答,以利于全班同学积极思维,发展智力。不同程度的问题,可考虑给不同能力的学生回答。

  ④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尽可能不提暗示性的问题,多提能让学生开动脑筋自己去思考的问题。

  ⑤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提出难易适度的问题。过易不利学生思考,学生感到乏味;过难则学生无法回答。要提一些经过学生想一想能够回答的问题。

  ⑥提问后要注意听取学生的回答,并做出相应的评价,对回答有困难的学生,可提一些辅助性的问题启发诱导他,不能表现出不耐烦的样子,更不能讽刺挖苦。对敢于提出不同看法的同学要及时加以表扬,鼓励学生提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4.使用探究法应注意什么?P25

  (1)精选探究材料;

  (2)注重教师的引导;

  (3)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4)所设立的问题难易要适中。

  5.练习设计中要注意哪些问题?P30

  ① 练习课也要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② 练习设计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练习课要根据知识的结构特征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精心设计练习,做到由浅入深,有层次有坡度,环环相扣,教学节奏明快。

  ③ 多一些问题解决,少一些机械操作。

  ④ 用足用好每一道练习题。

  ⑤ 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探索和交流时间。

  6.举例说明过程性目标使用的局限性。P3

  7.用教材教有哪些策略?P10—12

  (1)比较——比较学习材料和学生已有经验之间的关联

  (2)还原——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还原成具体、可感的形象

  (3)转化——将课堂中的随机事件转化为教学资源

  (4)开发——开发周边资源,对教材内容进行个性化、生活化、活动化再加工。

  (5)调整——运用更换、增删、归并、修改等手段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

  所谓“更换”,就是把不适合学生与教师自身特点的素材更换为适合的素材。

  所谓“增删”,就是为了有利于学生的后续学习适当增加延伸一些内容,或删除机械重复太多的、难度过大的又不会影响课程标准落实的一些素材

  所谓“归并” ,归并学习内容。

  所谓“修改”,把教材中欠合理之处加以修改 。

  (6)挖掘——充分挖掘教材含蕴,发现教材新意义。

  编写教学设计要体现哪些特性?P15

  (1)科学性;

  (2)针对性;

  (3)实用性;

  (4)主体性;

  (5)体现课程资源整合的理念。

8.举例说明“尝试教学法”的步骤。P24

  第一步:出示尝试题,进一步是提出问题。出示的尝试题一般要同课本中的例题相仿,这样便于学生通过自学课本去解决尝试题。

  例如,课本例题:一个商店运进 4 箱热水瓶,每箱是 12 个。每个热水器 6 元,一共可以卖给多少元?

  尝试题:文具店有 20 盒乒乓球,每盒 6 个。每个乒乓球卖 2 角,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新课伊始,教师宣布课题时,一定要明确指出:这堂课学什么内容,要求是什么,然后再出示尝试题。尝试题出示后,必须提出一些激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老师还没有教,谁会做这道题目?”“看谁能动脑筋,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当大部分学生摇头时,转入第二步。

  第二步:自学课本。阅读课本前,教师可提一些引导性的思考题。

  例如,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可提: ① 分母不同怎么办? ② 为什么要通分?

  当大部分学生自学了课本找到了解决尝试题的办法时,转入第三步。

  第三步:尝试练习。

  第四步:学生讨论。即讨论解题策略。

  第五步:教师讲解归纳 。

  9.简述教学案例形成的几个步骤。P49

  (1)确定教学任务的思考力水平与要求;

  (2)课堂观察并实录教学过程;

  (3)教师、学生的课后调查;

  (4)分析教学的基本特点及与思考力水平要求的比较;

  (5)撰写教学案例。

  案例分析

  1、略

  2、[案例分析](主要从问题的目的性与开放性的角度分析):

  我们广大教师在设计问题时,首先考虑到的是问题的开放性,在数学探究过程中,设计出了大量的开放性的,具有一定思维空间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同样存在了目的性不强,答案不着边际的弊端,学生在回答这类问题时,出现了这样那样的答案,老师对他们的回答只能作出一些合理性的评价,但是,学生的回答,和老师的评价使得我们的数学课堂离我们心目中的理想的数学课堂却越来越远。所以我们老师在设计问题题不仅要充分考试问题的开放性,更要考虑设计问题的目的性,你设计的问题应当明确,具体可测,大部分学生能寻求到比较正确的答案。(可参考案例4)

  3、[案例分析]请你根据上述教学片断进行反思(主要从合作交流与独立思考的层面分析)。

  以上现象是教师在使用小组合作时经常出现的一种问题。就是没有处理好小组合作和独立思考的关系。

  教师要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

  强调合作学习不是不要独立思考。独立思考应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基础,合作学习应是独立思考的补充和发挥。多数学习能通过独立思考解决的问题,就没必要组织合作学习。而合作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应远远超过独立学习的结果。当然,宜独宜合,应和教学情景、学生实际结合,择善而用,才能日臻完美。

  我们在设计学生合作学习时,能否认真的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学生在合作交流前,你让学生经历过独立思考吗?

  学生在合作交流时,他们有充分的时空吗?

  学生在合作交流时,有否进行明确的角色分工呢?

  4、这是我们数学课堂中存在的普遍想象,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来面向全体学生呢?我们想,我们可以采用开展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的个人想法在小组内得到展示,在小组内得到表现。……

  11、简述练习课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

  数学练习课是以学生独立练习为主要内容的课型,它是新授课的补充和延续,在几种课型中占有重要比重。具有“巩固技能、反馈评价、形成策略、解决问题、拓展思维”的功能。

  ① 基本训练 。以训练学生的口算技能、公式记忆、数量关系的理解等为主。

  ②宣布练习的内容和要求 。明确地宣布本课练习的内容和要求,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和要求。

  ③ 检查复习新授课的知识。 一般采用板演练习,能及时发现问题,信息得到反馈,有利于教学的开展和调控。

  ④课堂练习。这是练习课的主要部分,一般设计专项练习、针对练习、综合练习、发展练习等几个层次的练习。

  ⑤ 作业评价。 包括练习评价,贯穿在每个层次的练习中。

  12、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相比,它更强调的方面有哪些?

  探究性学习不直接呈现、传授学习结论,而是让学生通过对一定材料的实验、尝试、推测,以个人思考加小组合作的方式去发现探究某些事物间的联系、规律,充分展示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知识的形成过程。它更强调学生探索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论述题

  1、教师应如何看待教材?P9

  答:教材是课程实施的一种文本性资源,是师生对话的“话题”,是一个引子,或者是一个案例,而不是课程的全部。可见,教材是可以超越、可以选择、可以变更的。教师的任务是用教材教学生,而不是教学生学教材。在对教材的处理方法上,教师要善于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特别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修正开发和创造。

  但是,这绝不意味着教师可以随心所欲地对待教材。应当看到,教材凝结了众多编者对教育的认识、对数学的理解,它是根据课程标准写的,体现了基本的教学要求,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主要依据,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因此,开发课程资源绝不能忽视教材,而深入地钻研教材、理解和尊重教材的编写意图是使用好教材的前提。只有在真正弄懂弄通教材的编写意图,对教学目标把握非常明确的基础上,才谈得上“创造性”地处理与整合教材。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的教学经验也是课程资源,学生间的学习差异、师生间的交流启发,学生在课堂出现的错误也都是有效的课程资源。教师要善于利用并开发各种教材之外的文本性课程资源与非文本性课程资源,为课程价值的实现和学习中的生成提供良好的平台。

  ★2、新课改要不要教学模式?为什么?

  从本质上来讲,教学模式应看做是实施教学的一整套方法论体系。而作为一整套“方法论体系”,在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中,就应当包含着理念基础、教学目标和原则、教学程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技能、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等若干内容。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从而才构成为一定的教学模式。它既是相对稳定的,但同时又呈现着动态开放的特征。 与新课程的要求相适应的数学教学模式,需要体现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一是学习主体的主动参与和有效互动。 二是学习主体的情感体验与活动构建。 三是学习主体的合作探究与个性发展。 四是加强学习者与生活世界的联系和激励他们大胆创新。 变革中的几种新的教学模式(一)以自主活动为特征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二)以问题探究为基本特征的教学模式

  3、新课程为什么要提倡合作学习?

  1、有利于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2、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有利于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4、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评价意识

  5、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

  4、什么样的“问题”才是好问题?(《案例+评析+设计与再设计》P81)

  答:(1)应当是明确、具体和可感。学生可以不必为琢磨问题的内涵而费尽周折,可以直接关注问题所导向的学习领域或学习空间。只有这样的问题,才有利于学生思维的直接切入。(2)应当具有思考价值,即问题要有一定的思维深度和广度,需要学生历经真实的思考,运用多种思维方式的组合进行苦苦思索、探究后,才能寻求到问题的结果;要适合学生的思维水平,应当让绝大多数同学经过思考后都能解决问题,并且让那些学习基础和能力暂时较差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或同学的帮助下也能够不同层次地解决问题。(3)要关注“三维”目标的全面达成。(4)问题要具有情境功能,等等。





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952056566@qq.com


甘肃自考便捷服务

  • 微信交流群
  • 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加入考生微信群
①学习交流、②考试提醒、③自考解答
④自考资料、⑤新闻通知、⑥备考指导


  • 视频课程
  • 真题下载
英语(二)

英语(二)

行政法学

行政法学

文学概论(一)

文学概论(一)

内科护理学(一)

内科护理学(一)

思修(03706)

思修(0370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